(原标题:雷军:不少人有偏见速配发金融网,固执地认为小米没啥技术、就是组装厂)
“不少人对小米有偏见,固执地认为‘小米就是一家组装厂’‘小米没啥技术’‘小米只会营销,肯定走不远’。”
雷军承认,五年前当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并跻身世界500强时,他内心却充满“难以言说的焦虑”。
9月25日晚上,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举行第6次年度演讲,主题为《改变》,讲述了小米自研芯片和造车背后的故事。他透露,小米在汽车和芯片领域的突破,都来自五年前的一次“大反思”。当时小米营收突破2000亿元,跻身世界500强。
面对苹果、三星、华为这些“无法逾越的大山”,以及网上充斥的各种质疑,雷军和团队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复盘。最终,他们选择了“继续打拼”而非“躺平认命”,制定了五年千亿的技术投入计划。
偏见下的内耗,小米的“组装厂”标签
“我当时陷入了严重的内耗”。雷军首次坦诚外界的批评对他造成的心理冲击。在演讲中,他提到网络上常见的质疑声音:“小米是一家组装厂,小米没有什么核心技术,小米只会营销,肯定走不远。”
这些质疑促使雷军进行了深刻反思。他认识到,小米要真正赢得尊重,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发展路径。经过半年复盘,雷军和团队明确了新的战略方向: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,从互联网公司走向“硬核科技公司”。
雷军表示,“从迷茫到蜕变,有时隔着万水千山,有时只隔了一层窗户纸。”在他看来速配发金融网,只要持续努力、不断成长,“每个人、每个团队,都有机会‘逆天改命’”。
这一认知转变推动了小米此后五年在芯片、汽车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重大投入。
汽车业务的挑战与被黑经历
在演讲后的采访中,雷军直言不讳地谈到小米汽车面临的舆论环境。“小米汽车发布以后,成为全网被黑的最惨的品牌之一”。
他对此表态:“这次六部委打击黑水军、黑公关,我们举双手支持。我们觉得整个汽车产业需要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才能持续发展。”
作为行业后来者,雷军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。“汽车市场巨大,目前行业仍处于成长阶段,远未达到相互比较的时候。” 基于小米在手机行业的激烈竞争经验,他呼吁汽车行业应共同合作,推动国产汽车产业的进步。
雷军透露,小米已采取具体行动促进合作:“小米手机的秒充协议已全部免费开放,以支持更多车辆与小米手机的兼容性。” 同时,小米正在与多家车厂结盟和合作,但由于汽车研发周期较长,合作成果将在适当时候公布。
全球化战略,2027年进军欧洲市场
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,小米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。根据小米高管的披露,小米汽车计划在2027年进入欧洲电动车市场。
小米集团副总裁、首席营销官许斐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具体计划:“小米会首先在欧洲开设展厅,展示小米电动车及智能生态系统,让潜在客户试驾、了解智能手机到家居电器等完整产品生态。”
这一战略旨在将小米在中国市场验证过的生态模式复制到欧洲。
对于长远规划,许斐明确表示:“我们(小米汽车)希望在15至20年内成为世界前五的参与者。如果想做到这个目标,肯定必须在这里(欧洲)拥有自己的造车工厂。” 虽然在欧洲建立生产设施不会是小微汽车在当地业务的“第一步”,但欧洲建厂已是小米长期战略的重要部分。
改变认知,用产品回应质疑
回顾小米的转变历程,雷军认为最大的变化在于认知的提升。他在演讲前分享:“人生中没有什么是注定不变的,外界对你是否看好并不重要,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勇气迈出第一步,是否有决心去尝试。”
面对“对标世界第一”的策略引发的争议,雷军展现出了坚定态度。他将“对标世界第一”定义为一种勇气,一种学习与赶超的必经之路。这种对标精神已体现在小米的研发投入上——据公开数据显示,其研发投入已超千亿人民币,并计划未来五年再投入2000亿。
对于产品规划,小米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。许斐强调,小米汽车不会为欧洲市场设计全新产品,但会确保产品对欧洲客户“足够可靠”和达到非常高的标准。她表示:“小米不会随意把某个内地产品带到欧洲市场,产品将会为欧洲用户提供最佳用户体验。”
计划在2030年在全球开设1万家自营的小米之家。雷军表示,“小米是长跑型选手,时间越长我们越强大。”
欧洲市场将成为检验小米汽车品质的重要试金石。小米高管强调,他们需要充足的时间准备,以确保产品对欧洲客户来说“足够可靠”。
真正的改变从来不是靠营销话语实现的速配发金融网,而是需要如雷军所说,“用五年脚踏实地的努力,重塑骨骼与灵魂”。
盈股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